法治>

从试点推向应用 智慧法院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本报记者 李海洋

2019-09-19 10:00:13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4,631 分享

智慧法院发展历程

●2015年4月,浙江省高级法院开始布局“互联网+审判”的新模式。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把加快智慧法院建设首次写入工作报告;同年8月,浙江省高院党组首次正式提出设立互联网法院的设想,并于9月形成改革试点方案。

●2017年6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同年8月18日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揭牌,集中管辖杭州市基层法院有管辖权的六类涉互联网案件。

TIM截图20190919095515.jpg

推动执行信息化,助力解决执行难,图为“纠纷解决机器人”亮相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智慧法院展区。                                                                                                                                         CNSPHOTO提供


9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述元在全国法院第六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专题报告时表示,2018年全国法院系统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阶段各级法院要以提升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为重点,把应用推动放在优先位置。

同一天,全国首个智慧法院实验室——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广东)实验室启用。实验室作为全国法院推进智能化应用的试验田和孵化器,集研发、测试、展示、培训四大功能于一体,以核心技术预先研究、关键技术试验攻关为主业。

只需短短五分钟,在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凭借“中国移动微法院”平台,就能穿越沪滇2823.3公里,与云南景洪市法院完美对接,合作完成一起承揽合同纠纷的跨域立案。

跨域立案,这是我国智慧法院建设的一大成果。所谓“智慧法院”,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依托现代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体制改革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

简单说来,“智慧法院”就是法院领域的互联网+,即从业务到数据到服务、管理都实现数字化。电子诉讼、无纸化庭审、执行信息化、跨域立案……自从2015年智慧法院建设首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以来,这几年的建设成效十分显著。

五分钟完成跨域立案

五分钟穿越沪滇2823.3公里,完成跨域立案——上海某电梯有限公司代理人杜女士正是这次跨域立案的体验者。

“自己体验了一把才真正明白,那句‘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并不是空话。这么具有科技感的立案经历不但省去了我往返云南的交通费、住宿费,也让我感受到法院在为民司法这件事上的真诚态度,希望这样办实事的诉讼服务能更多一些。”杜女士感慨地说。

据悉,此次沪滇跨域立案是上海闵行法院办理的第五起跨域立案,也是上海法院完成的第37起跨域立案。目前,上海法院已实现与京、津、苏、浙、皖、粤、闽、滇八地跨域立案的全线贯通。

事实上,跨域立案仅仅是移动微法院的一项功能,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移动微法院,还拥有移动端网上立案、缴费、质证、开庭、送达、交流等功能。

2018年4月,由最高法牵头成立全国联合项目组,在浙江宁波法院先期试点,研发移动微法院4.0版,实现诉讼服务事项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协同办理。

同年8月14日上午,一场跨越时空的庭审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法院进行。身处绍兴的原告代理律师、身处宁波的被告以及被告保险公司的法务代表,分别在各自的办公室或家里通过宁波移动微法院远程参与庭审。

全程公开、沟通充分、全程留痕,移动微法院实现了打官司从“让当事人跑”向“让数据跑”的转变,从“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用跑”转变。

今年3月22日,宁波召开中国移动微法院试点推进会。此后,移动微法院在河北、上海、四川等12个省(区、市)法院全面推广试点。目前虽然尚未全面推开,但全国范围内实现跨域立案的法院已达1154家,占法院总数的32%。

张述元在专题报告中也强调,要持续优化完善中国移动微法院,扩展实现跨域立案功能,全国12个地区试点法院要加大移动微法院的宣传推广应用力度,未试点地区的法院要开通应用移动微法院的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功能,全面支持跨域立案诉讼服务。

“互联网+”速度

移动微法院试点只是智慧法院建设的一个缩影。推进电子卷宗,让档案“瘦身”,一沓厚厚的诉讼材料扫描进入电脑,即刻生成条目清晰的电子卷宗;鼠标轻轻一点,加盖电子印章的程序性文书便轻松生成……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已有2864家法院建设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系统,全国61%的案件随案生成电子卷宗并流转应用。电子卷宗已逐渐替代纸质卷宗,为智能化办案打下坚实基础。

江苏苏州法院通过诉讼材料集中收发扫描等机制,较早实现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针对不编目使用起来极为不方便这个痛点,苏州中院研发了电子卷宗智能编目系统,运用图文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扫描文件进行自动拆分、标注和编目。目前,系统编目的准确率在90%以上,经过数据学习,准确率还在继续提升。

推进执行信息化,助力解决执行难,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全国法院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信息网,建成统一的执行办案平台和指挥管理平台。此外,他们还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等16家单位和39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覆盖存款、车辆等16类25项信息,对被执行人的主要财产“一网打尽”。

同时,拓展联合信用惩戒范围,会同国家发改委等60家单位推进失信惩戒机制建设,采取11类150项惩戒措施,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22万例,366万名被执行人迫于压力自动履行义务。其间,执行查控、信用惩戒、指挥平台等系统并发量出现10倍以上的增长,最高法通过紧急协调20台高性能物理服务器、优化数据库等方式,支撑全国执行法院每日60万次的访问量,为决战“基本解决执行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今年3月1日,《法治蓝皮书·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发布,报告认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智慧法院由初步形成向全面建设迈进。

梳理我国智慧法院发展的历程,2015年4月,浙江省高级法院开始布局“互联网+审判”的新模式;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把加快智慧法院建设首次写入工作报告;同年8月,浙江省高院党组首次正式提出设立互联网法院的设想,并于9月形成改革试点方案;2017年6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同年8月18日,中国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揭牌,集中管辖杭州市基层法院有管辖权的六类涉互联网案件。

正是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成为引爆“互联网+司法”的关键性事件,短短不到半年时间,从地方法院到中央法院,纷纷在智慧法院建设上做足了文章。

2017年11月16日,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南沙片区法院启动“商事多元调解平台App”,该平台可高效便捷地对商事纠纷,特别是涉港澳商事纠纷进行远程移动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化诉讼服务。

2017年12月25日,全国法院系统首个微信立案服务平台在北京海淀法院上线运行。在微信上关注海淀法院自主立案服务号后,用户通过微信端就可以完成递交诉讼材料、身份验证、交纳诉讼费用等全部立案流程。

2018年1月6日,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导航系统”和“类案智能推送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深入推进了新时代智慧法院建设,对引领地方法院建设智慧法院起到了榜样作用。

应用推动全新时代

那么,下一步如何推动深度应用?

张述元表示,要推广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应用,助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形成以证据指引和量刑规范为重点的刑事案件证据智能辅助系统,在全国法院推广应用;要完善推广智能辅助审判支持功能,提升审判质效和智能化水平,建设完善并在全国法院推广使用类案推送、判例检索、结果比对、瑕疵提示、立案风险自动拦截、敏感案件自动标识预警、案件智能画像、电子卷宗自动检查等智能化应用,支持智能化辅助应用覆盖审判各环节。

张述元还表示,当前,全国智慧法院建设依然存在系统不集成、发展不平衡、应用不充分、智能点不足等问题。为此,最高法院要求推动智慧法院向全面智能化转型升级:各级法院要围绕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目标,以提升智能化建设、实现智能辅助全覆盖为重点,把应用推动放在优先位置,出实招、求实效。

具体而言,各级法院要充分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建设完善“分裁审”信息子系统、电子保单子系统、司法鉴定子系统、统一的12368质效评估子系统,要整合集成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统一诉讼服务入口,提供网上立案、缴费、阅卷、鉴定、保全、庭审、送达、申诉等一站式电子诉讼服务。

张述元要求,高级法院要建设完善数据中心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辖区法院审判执行、来信来访、司法人事、司法政务等数据汇聚;各级法院要逐步接入最高法院统一建设的“司法链”平台,开展区块链存证应用。

链 接 〉〉〉

全国首个智慧法院实验室落户广州

9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广东)实验室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启用,这是全国首个智慧法院实验室。据悉,实验室设有诉讼服务、办公办案、线上庭审、智慧执行、区块链研发、大数据管理六大实验功能区,为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司法管理提供综合试验场所。目前,实验室已配有数据存储空间专有云,提供超过3000台虚拟机支撑能力、超过5PB数据存储空间,为信息系统性能拓展、资源动态服务和集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实验室还配备有多类型的显示系统、扩声系统、中控系统、安防系统及统一管理平台,可提供全业务的系统测试和体验环境;联通法院专网、移动专网、互联网和5G无线信号,为应用基础研究提供网络支持。

据介绍,实验室诉讼服务平台具备网上诉前调解、立案、证据交换、开庭、申请执行、阅卷六个功能,诉讼参与人可通过移动端操作,享受“指尖上诉讼”的便利。平台还与公安数据实时对接,可迅速验证诉讼参与人身份信息;实现与广东省财政系统的实时对接,缴费可即时开具电子凭证,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就能完成网上立案。

在线上庭审实验区,实验室采用了智能法庭系统:法官和当事人不仅能在异地同时线上开庭,而且合议庭法官也可以异地同步参与庭审,还可跨域立案、跨域交换证据材料、跨域同步庭审。

据介绍,在大数据管理实验区,平台存储了广东省全省法院自1998年以来的超10亿条诉讼信息,还与各系统融合,可及时全面提取各类案件信息,数据分散、无法溯源、难以提取等固有难题得到了全面解决。

责任编辑:李海洋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

参与讨论

请登录后讨论

提交评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