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

【时评】为写证明找到父亲 这样的“喜剧”不要也罢

丁慎毅

2019-08-16 11:12:14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951 分享

云南昆明女孩张晨丽(化名)24年来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从一出生她就由母亲独自带大。如今,因为要应聘某航空公司乘务员,处在政审阶段的她,不得不寻找生父开具一张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经云贵两地联动,终于帮她找到父亲。(8月15日澎湃新闻)

因为一张本来不需要开的奇葩证明,却意外找到了失联多年的父亲。看起来这像一幕喜剧,但却总有一种苦涩的味道,这样的“喜剧”不要也罢。

按照国务院要求,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取消,能被其他材料涵盖或替代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一律取消,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证明一律取消。很显然,违法犯罪记录是公安机关内部掌握情况,对个人不予出具证明。别说是张晨丽父亲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就是张晨丽也不需要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经常见媒体报道“派出所民警怒怼奇葩证明”,比如拿云南来说,也曾有德宏州盈江县勐腊派出所“怒怼”银行的“奇葩证明”:“你处不承认户口薄信息,让老百姓重复跑。为方便群众办事,我所特开此证明,希望你们有所反思,多为群众考虑,多办实事。”也许张晨丽去的这家派出所,民警觉得就是怒怼也扭不过航空公司的大腿,与其让人家为难,不如帮人家找到父亲吧。可是这家航空公司为什么就这么牛呢?张晨丽的爸爸都失联24年了。就算真有犯罪记录,就能证明张晨丽不能当乘务员吗?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对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证明事项进行梳理,逐项提出取消或保留的建议;对自行设定的证明事项,最迟要于2018年年底前取消。可以说,如今政府部门要求的奇葩证明逐渐消失了,而企业要求的奇葩证明依然存在。这只能说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并没有完全补上短板。

“奇葩证明”是推卸责任的“太极手”,说明单位管理水平不行;“奇葩证明”是转嫁风险的“调配器”,说明单位不敢担当;“奇葩证明”是诚信建设的“绊脚石”,说明单位对群众的不信任。“奇葩证明”能证明什么?只能证明权本位思想依旧横行,证明“懒政”现象仍然存在,证明服务在某些时候还是停在嘴上。

奇葩证明怎样终结?不能仅仅靠怒怼,不能仅仅靠曝光,更要靠追责来让要求开奇葩证明者付出代价,靠“黑名单”让要求开奇葩证明者寸步难行。

责任编辑:李海洋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

参与讨论

请登录后讨论

提交评论

最新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