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发布实施

郄建荣

2019-06-19 10:00:56中国商网 收藏0 评论0 字数1,935 分享

有3年多的督察实践,又经过了一年多的起草过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以下简称《督察规定》)于近日发布实施。《督察规定》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全面步入法治轨道。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从2015年12月在河北省试点开始,已经顺利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首轮督察全覆盖,去年又对河北等20个省(区)开展了督察“回头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所到之处,地方政府多是用“体检”一词来看待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事实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仅对31个省(区、市)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生态环保责任情况进行了“体检”,而且还对地方在问题整改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进行了“体检”。

第一轮督察和督察“回头看”共向地方移交509个责任追究问题,4218名干部因此被问责;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得到解决;解决涉及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多达15万个。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通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开始落地生根。

经过第一轮督察及督察“回头看”,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而且探索形成50余个督察制度、模板和范式,这些都为《督察规定》的起草、制定以及发布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论证、打磨以及广泛征求意见,近日,中办国办发布《督察规定》,《督察规定》于6月6日开始实施。

从《督察规定》的内容来看,“亮点”颇多。首先,《督察规定》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并明确提出设立专职督察机构。第一轮督察的对象主要是对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等,而《督察规定》将督察对象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

其次,《督察规定》提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规划计划管理。五年工作规划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这就意味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是一项临时性的检查,而是长期的、常态化的工作;不是开展一轮、两轮就结束,而是每五年就要进行一次。

再次,《督察规定》要求,成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党中央、国务院研究确定,组成部门包括中办、中组部、中宣部、国办、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审计署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而在《督察规定》出台之前,领导小组是设在国务院。

第四,《督察规定》明确提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督察类型为三种,即例行督察、专项督察和“回头看”。其中,例行督察的对象主要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回头看”针对的是督察整改情况;专项督察则是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督察规定》还对督察机构设置、方法、权限以及实施两级督察等作出明确规定。

按照《督察规定》,在设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同时设立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职责,《督察规定》均予以明确。其中,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有关情况等;办公室的职责是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组织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任务等。《督察规定》还提出,由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来承担具体的督察任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成员以生态环境部各督察局人员为主体。

就督察权限,《督察规定》提出,督察组进驻地方期间可与被督察对象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负责人进行个别谈话;受理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方面的信访举报;开展下沉督察;可以视情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实施约见或者约谈等。《督察规定》明确,生态环保督察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督察体制。

此外,《督察规定》还明确,督察结果作为对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督察发现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移送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索赔追偿;需要提起公益诉讼的,移送检察机关等有权机关依法处理。对督察发现涉嫌犯罪的,按照有关规定移送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不履责的干部进行问责;对违反规定推诿、拖延、拒绝支持协助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督察规定》说,被督察对象或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情况,隐瞒、歪曲、捏造事实的;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方式应对督察的等将追查。

从今年开始,将通过3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第二轮督察也将实现对31省(区、市)的全覆盖,并将按照《督察规定》要求,开展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有关中央企业的督察。此后,再用一年时间完成第二轮督察“回头看”。

随着《督察规定》的发布实施,第二轮督察及“回头看”将全面步入法治轨道。因此,有理由坚信,在《督察规定》的引领下,第二轮督察及“回头看”所取得的成效一定会远远大于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

责任编辑:彭易悦 除中国商报、中国商网署名文章外,其他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商网立场

参与讨论

请登录后讨论

提交评论

最新讨论